2008年4月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行政法案办公室批准了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颁发的降低复合木制品甲醛排放的有毒物质空气传播控制措施(ATCM),该法规已被纳入加州法案第17册。目前该法规是关于复合木制品的甲醛释放量的最严格的标准之一,并且要求工厂要严格按照法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来监管工厂的生产过程;从2009年1月1日起没有通过CARB认证的复合木制品和含有复合木制品的成品都不能获得进入美国加州的“绿卡”。该法规的实施对我国的人造板生产企业和家具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十年一遇”的难得机遇。
一、CARB法规简介
CARB法规分两个阶段实施(Phase 1和Phase 2),第一阶段(P1)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要求用气候箱法ASTM E 1333或ASTM D 6007测试板材甲醛释放量,规定硬质胶合板(HWPW)必须小于0.08ppm、刨花板(PB)必须小于0.18ppm、中密度纤维板(MDF)必须小于0.21ppm。从2010年开始将陆续实施法规的第二阶段(P2)的要求。该法规不单对生产板材的工厂有要求,对家具厂、进口商、贸易商、零售商都有严格的要求。其中对板材生产厂商的具体如下要求:
1、板材的甲醛释放量必须符合标准的要求
2、必须强制第三方认证(工厂应按照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品质控制实验室)
3、产品上必须贴上合格的标签
4、工厂必须出具符合性声明给下游卖家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该法规除了要求产品测试必须合格外,还要求工厂必须严格按照法规的规定建立品质控制实验室和质量管理体系来监管自身的产品,保证工厂生产出来的每一批板材都是合格品。这是CARB法规与其他法规最大的不同,也是取得CARB认证最困难的一点。
二、目前中国企业取得CARB的概况
根据CARB的官方数据,截止至2009年7月23日中国一共有305家工厂拿到CARB的认证。其中中密度纤维板61家、刨花板有40家、胶合板有208家工厂(其中有个别厂家既生产MDF有生产PB)。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取得认证的工厂只有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而且很多是生产工艺简单的HWPW的小型生产企业。而得到认证的MDF和PB的生产厂家大部分还是只是符合CARB法规第1阶段的要求,比如40家取得CARB认证的刨花板工厂中只有14家工厂可以拿到P2阶段的证书,并且这14家工厂里面有些工厂只有部分规格的产品可以达到P2阶段的要求,有些规格还只能符合P1阶段的要求。造成目前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
1、时间紧迫、认证机构少:2008年4月颁发ATCM的这一指令到现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很多的企业对这一法规还不太了解。另外由于要拿到CARB的认证,必须由CARB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TPC)来做认证。目前全世界一共有27家第三方认证机构(TPC)可以发CARB的证书,在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拿到的TPC资质的SGS广州分公司已经是在2009年的2月份,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也仅有两家认证公司SGS 广州分公司和SGS上海分公司拿到了美国CARB的认可。
2、工厂质量“良莠不齐”:从法规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该法规是目前来说最严格的标准之一,很多工厂由于自身产品质量和管理要求达不到CARB的要求或产品质量不稳定所以没有申请该认证。
3、经济危机的影响:众所周知,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家具出口市场,08年9月份,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世界多个国家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国内家具及原材行业随之受到冲击,各类产品销量下降,企业生存压力骤升。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任何一家工厂要拿出一笔不小的费用来进行认证都是要认证考虑的事情。
三、CARB认证对板材工业的影响和趋势
当前,经济不景气,需求不旺盛,又恰逢美国实行CARB新法规,我国人造板工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是,CARB认证的实施并不完全是坏事,这将从多方面促使我国相关行业完成又一次“质的飞跃”,促使我国人造板生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从拿到CARB认证的工厂看,MDF和PB生产厂家都是一些产品质量稳定、管理完善的在行业中属于比较优秀的厂家。从现阶段来说大型生产企业基本上都拿到了认证,根据市场反应和SGS公司的内部调查显示,拿到CARB认证的产品的销量比较好而且价格也高,很多把握住了CARB认证机会的工厂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逆市上扬”取的了不错的业绩。所以目前很多中小型MDF和PB生产厂家迫于市场的压力也正在改进生产工艺,寻求胶水配方努力使自己的产品能达到CARB的要求。HWPW的工厂由于生产工艺简单我国很多HWPW的工厂都还是家庭式的手工作坊,虽然他们也能生产出甲醛释放量可以达到CARB要求的产品,但是由于该法规还要求工厂必须严格按照法规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来管理,所以目前很多的胶合板工厂也借CARB的认证来提高自身的管理。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CARB法规正在推动我国的板材工业走向规范化、环保化、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
当前形势下,各种贸易技术壁垒、环保要求肯定越来越多。企业应下决心调整生产结构,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管理能力,走高端个性的品牌之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